开云体育-客场软肋曝光,里尔队欲寻新解决方案(里尔对决格风暴竞彩足球预测主胜)
第一财经记者:邱智丽编辑:陈东达 彭海斌 谭书城
目录:
京东:无人机物流新时代?
无人机市场的“潜规则”?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死”?
谁能撕开市场裂缝?
避开大疆锋芒真的对吗?
本文字数:2713,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京东:无人机物流新时代?
近日,中国第二大电商巨头京东的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在接受CNBC独家采访时表示,京东将利用无人机运送货物,从而降低物流费用。
他认为物流障碍是京东未能遍布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因此无人机等机器送货方式有望打开中国偏远地区的大门。
刘强东还对比了亚马逊的运送方式,他认为居住在公寓里的中国国情不利于京东使用和亚马逊一样的快递方式,但地方辽阔的中国农村则可以使用无人机送货到家,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京东在每个村庄都配备了一个快递员,然后通过无人机将快递直接运送至快递员的后院,这样就形成了固定的路线。
被问及科技的发展是否会抢走人类的饭碗时,刘强东表示京东仍需要许多工作人员来维护整个运送系统,但纵观整个国家和社会,他认为将来势必会有一批人失业。
谈到现阶段科技的迅猛发展,刘强东放言“科技将在五年内改变一切”。未来十年,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快于过去百年,因为计算能力、存储容量、大数据云集以及机器人的控制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界点。
一旦跨越这个临界点,科技将发生质的变化,到时将会发生许多革命。
事实上,在今年618期间,京东就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和机器人配送货物。第一批试点为北京、四川、陕西以及江苏四个省市。京东的此次新尝试将开启“智慧”物流的新篇章,让偏远地区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线上消费带来的好处。
一方面,野心勃勃的电商们想利用无人机在物流的“战场上”获得战果,另一方面,看似火爆的无人机市场上,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却正在遭遇“冰河时代”。
无人机市场的“潜规则”?
虽然在植保、电力巡检、安防、物流等领域均已可见无人机的身影。事实却是,在探索超越大疆可能性的道路上,并没有企业给出终解。连大疆也在寻找自我突破的可能性,将触角延伸至行业级应用,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头部效应已经形成,大疆创新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各类飞行平台和手持设备用户遍及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伴随无人机新规的实施,消费级无人机销量普遍遭遇下滑,这其中也包括占绝对市场份额的大疆。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死”?
曾在B轮参与投资亿航无人机的PreAngelFund公司创始人王利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他已经不看消费级无人机项目,原因在于“时机已过”。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没有大机会了,赢家通吃的局面越来越明显,现在都是DJI(大疆)的市场了。”王利杰说道,即便他投资的亿航,也已经开始转向载人无人机的研发。
整个消费无人机市场的投资的确在缩紧,根据毕马威和CBInsights共同发布的风投报告,全球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第三季度获得13笔共5500万美元融资;相比上年同期的1.34亿美元,资金规模大幅下降了59%;而2016年第二季度,无人机行业同样发生13笔融资,总额约为1.06亿美元。
王新宇认为,“在无人机产业链相对成熟之后,无人机的一些外围服务开始出现,例如无人机空域地图、无人机充电站,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垂直应用也有待挖掘,这些领域都存在投资机会。”
谁能撕开市场裂缝隙?
与市场上普遍对消费级无人机的悲观预测不同,臻迪集团创始人兼CEO郑卫锋依旧看好消费市场,“无人机这个行业,离我们想象的高点还差很多,这个产业还有很多技术点没有突破,易用性还没有到像傻瓜相机一样,很多时候,无人机甚至还是一个危险工具,我是以这样的逻辑来思考无人机市场究竟有多大的。”
臻迪集团于2012年开始布局无人机业务,从面向B端的商用级无人机业务开始做起,直至2016年又推出面向C端的消费级无人机产品。除了推出更为便捷易用的蛋形消费级无人机PowerEgg,臻迪撕开了一个更为细分的市场——水下机器人。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人机赚钱的公司有三种,一种是军用,一种是做服务和解决方案,还有一种是消费级航拍。”郑卫锋说道,在其看来从B端走向C端是一种降维打法。
如今“上可九天揽月”的无人机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但“下可五洋捉鳖”的水下机器人仍是全新的领域,臻迪将无人机航拍延伸到水下市场,并搭载了寻鱼器,可以探测深度40米范围内鱼群、地形和温度信息。
2016年,全球渔具和水下户外运动大约有2000亿美元的市场,所以水下机器人的市场还是很大的,臻迪现阶段重视的是市场的占比,而不是经济体量的大小。
避开大疆锋芒是对的吗?
避开与大疆正面竞争,及早布局新赛道,成为大多数无人机企业的选择。
智航无人机创始人金良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航模玩家,并创办了一家航模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出于战略转型考虑,金良将航模公司转手,于2014年投身到无人机行业。金良告诉第一财经,进入无人机行业初期,公司同步在做消费级和工业级产品,但摸索过一段时间后,很快就淡化消费级市场,集中精力来做工业级产品。
金良的判断是“市场对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热情在减弱,除了大疆之外,大多数无人机公司仍旧处于亏损状态,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已经进入价格战的状态。相较于航拍无人机,公司的优势集中在动力系统、远程通信系统和飞控技术,更适宜于工业级场景应用”。
物流无人机成为智航最显著的标签,2015年10月,智航获得顺丰和北极光联合投资,开始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探索。相较于其他行业应用,因为离消费者更近,物流无人机从一开始就颇受大众关注,但无人机在国内物流的应用仍旧漫长。
“无人机早晚会取代传统物流车、快递小哥等低层次手段,但最终何时能够取代还要看国家低空监管政策,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产品本身可靠性能做多高,成本能压缩到多低。”
据金良介绍,物流无人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顺丰对智航提出了千分之一飞行故障的要求。同时不像安防测绘,物流无人机送一票才几块几十块,因此要控制制造和生产成本。“航天飞机的性能、拖拉机的价格并符合国家规定,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本身是矛盾的,但企业要去平衡这件事情。”金良告诉记者。
金良清楚物流无人机面向C端投放并不现实,当下智航主要聚焦在点对点商用无人机的开发,今年2月份,智航旗下的无人机在大鹏新区西涌至三门岛完成了一次“跨海岛飞行演练”。面4对漫长的技术研发周期,金良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来化解风险,先将飞行平台搭建出来,搭载不同负载做不同行业应用,在成熟市场先变现。
风口之外,这些无人机公司正在寻找无人机下一道“窄门”。
究究有话说:
无人机最终能否像智能手机一样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呢?
现在看来,消费级的无人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个市场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对于私人无人机的政策与管制是否会进一步收紧还是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由此,避开消费级市场,探寻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似乎是个“很稳”的选择。
但无人机可能面临的政策限制不仅仅局限于私人无人机,物流、安防等领域也面临着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小究究这个小白看来,也许无人机公司得够强,能够找到重量级合作伙伴,或更“安全”的垂直领域。
小究究还有一些“门外汉”的脑洞,比如说一些小公司可以“小而美”,做一些飞得并不高、并不远的无人机“玩具”:
可以随时追踪孩子行踪的儿童陪伴型无人机;
在医院、疗养院监控病人状况的“护士”无人机;
还有与美图手机合作的“记录你的美时美刻”的宠物型“美颜”无人机,天热的时候飞到小编面前开个小电扇,如果还能监测到紫外线的时候来给小编喷个补水喷雾、补个防晒喷雾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些无人机如果飞行距离、高度都有限,是否能避开可能的政策限制呢?
好了,本菜鸟的小白脑洞先打住。您对无人机市场有什么看法呢?会有黑马超越大疆吗?您对无人机还有什么想法呢?现在就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吧!
(小究究言论不代表第一财经观点)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